公告版位
蘭陽多雨,下大雨當日蘭心自動店休,請見諒。

目前分類:聽音樂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載自代理商新天新地

奧地利指揮貝姆於87高齡去世,使得愛樂者感覺其輩份並不那麼古老,另一方面,這位從電氣錄音初期便活躍樂壇的指揮家,其單聲道錄音卻意外的稀少,因而習慣其內斂沈鬱的晚年形象的愛樂者,必定難以想像青壯時期的貝姆是多麼氣宇軒昂。

貝姆最為人所熟知的兩個錄音是DG所出版的莫扎特安魂曲與第40號交響曲,身為奧地利人又去世在薩爾茲堡的貝姆儼然是莫扎特權威,但這兩個錄音實在不夠「莫扎特」、也不像「貝姆」-相對於他漫長指揮生涯來說。

圖檔
廠牌:ARCHIPEL / 編號:ARPCD0161 / 
試聽一 / 試聽二
貝多芬 / 合唱交響曲 /1954 法蘭克福
1954年在法蘭克福的音樂會上,貝姆以窒息般的激情使這闕合唱像烈火熊熊燃燒,樂團竭力的呼應,豪華的獨唱陣容:包括女高音STICH-RANDALL和戰後最好的華格納男低音FRICK,與最優秀的現場錄音,ARC則以優異的轉錄品質讓這歷史的一幕活生的再現了!

圖檔
廠牌:ARCHIPEL / 編號:ARPCD0394 / 
試聽一 / 試聽二
貝多芬 / 合唱交響曲
相對於1954法蘭克福那激揚火熱的演奏,回到維也納的貝姆,在貝多芬合唱交響曲中也展現出更為古典優雅的氣質來。在缺乏商業宣傳包裝下,維也納交響樂團的知名度遠沒有維也納愛樂來的響亮,但前者卻能更敏銳反應出指揮的特質,也具備更為傑出的曲目適應力,在優秀指揮的帶領下,常能展現出最高水準的演奏。


圖檔
廠牌:ARCHIPEL / 編號:ARPCD0395 / 
試聽一 / 試聽二
莫扎特 / 安魂曲、貝多芬 / 合唱幻想曲
1956年貝姆在維也納的試聽會實況錄音,讓我們聽見同樣浪漫卻更為典雅的莫扎特安魂曲。補白的貝多芬合唱幻想曲是1957年的實況,這部作品的演出機會與版本皆屬少見,這也是德國鋼琴家Hans Richter-Haaser(1912-1980)珍貴的罕見錄音。

圖檔
廠牌:ARCHIPEL / 編號:ARPCD0315 / 
試聽一 / 試聽二
莫扎特 / 交響曲第39、40、41號 / 1955 阿姆斯特丹
大會堂管弦樂團(RCO) / 貝姆 

五○年代是單聲道錄音最成熟的時期,除了沒有左右定位關係外,在音質、音色、和聲與空間感上皆已相當完整。而貝姆的兩張維也納實況記錄則可謂是此一時期錄音的典範了,當然,我們也必須感謝ARCHIPEL完整保留聲訊兩端的堅持,在順耳等同於優秀轉錄的市場導向中,那絕不容易。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代理商新天新地

德國Gebhardt Records旗下有三個子牌(備註):Gebhardt、Archipel、Living Stage。內容則主要以德國及義大利音樂為主,囊括了最負盛名的指揮家、演奏家與演唱家,它們同時擁有以下幾個傲人的特色(備註二):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代理商新天新地

狄亞哥˙托西出生於1981年7月14日,五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在這之前已經能夠演奏鋼琴。他在Perpignan-Mediterranee音樂院、巴黎Rayonnement區音樂院跟隨勒內繼續學習,1998年,他進入巴黎高等音樂院 Jean-Jacques Kantorow的班級,並於三年後在評審一致同意下以首獎畢業。同時他參與Alexandre Bendersky的大師班。在獲取Lavoisier獎學金後進入印第安納大學完成兩年學程並獲得演奏家文憑。

托西在相當年輕時,就贏得Canet國際音樂大賽與莫斯科青年國際大賽的首獎。完成美國學業之後,又回到巴黎高等音樂院攻讀第三階段最高演奏文憑。在2004年贏得 Avant-Scene大賽,接著獲得羅馬國際音樂大賽首獎,並贏得馬德里舉辦的羅德利哥大賽。

陸續擔任過巴黎區高等音樂院管弦樂團領團首席、法國青年管弦樂團與法國室內合奏團首席、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管弦樂團領團首席。在2006年十月一次國際大賽之後,他獲得布列茲的祝賀並成為聲望極隆的當代合奏團的獨奏家。

托西與法國廠牌SOLSTICE合作,2003年推出的第一個錄音是薩拉沙泰作品選。兩年後出版貝里歐的禮讚,包括布列茲、Xenakis、Ballif等當代無伴奏小提琴作品。2006年六月的第三張錄音呈獻給拉威爾。2008年坎城唱片大展期間,托西於坎城節慶皇宮首演了Giacinto Scelsi第四號嬉遊曲,並於同年出版第四張錄音-Scelsi作品選集。

socd208.jpg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cd162.jpg 

轉載代理商文字

廠牌:SOLSTICE / 編號:SOCD162 / 音樂一 / 音樂二 ← 試聽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chipel 單CD 300元

Andromeda 單CD 300元 雙570元 参810  肆1020 伍1200陸1350

INA 單CD 500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G.JPG
Ciaccone, Bergamasche e un po' di Folie..
這些都是16,17世紀舞曲名稱
尤其是Ciaccone夏康舞曲(註一)
巴哈有名的無伴奏裡面惟一首也是最長的一首就是夏康舞曲(Ciaccona in d minor from Partita no. 2, for Unaccompanied Violin, BWV. 1004)
這張唱片使用一點即興的手法(真正的巴洛克時代音樂本來就常是即興演奏)
加入爵士單簧管
音樂流暢優美
歌曲抒情而帶有詩意
而且配器非常豐富
大提琴,小提琴,單簧管,吉他,打擊樂.管樂,人聲...
當初我一聽就喜歡

這張唱片可以聽到巴洛克的流風餘韻在現代的展現
華麗,流暢,抒情,自然,非常讓人想翩翩起舞的感覺(它就是舞曲阿)
是誰說巴洛克只是醞釀古典主義之前的一小段時間?
又是誰灌輸我們音樂史是一條直線進步的音樂史觀?

 
試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夏康舞曲(英文:Chaconne; 義大利文:ciaccona; 西班牙文:chacona)是一種起源於墨西哥等西班牙殖民地的舞曲音樂,16世紀時傳入西班牙,17世紀時開始在歐洲盛行,多用於歌劇和鍵盤樂。
夏康舞曲為緩慢的三拍子,但第一、二拍其實是空拍子,第一小節為不完全小節,主題以低音和弦構成,常組成一組變奏曲的形式,是固定的低音變奏或「頑固低音」,與帕夏卡利亞(Passacaglia)相似,只是變奏方式不同。
參考文章
http://harmonica.cc.ccu.edu.tw/~philhar ... 070503.htm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代理商文章

α(Alpha)是年輕的法國古樂廠,國內另一代理商曾經短暫引進過,可惜並沒有引起什麼迴響。

ALPHA由管風琴家與音樂學者J-P Combet先生創立於1999年。

ALPHA是一個古樂廠牌(※),展現的是古樂復興運動源頭(法國)當今的成熟風貌與技術水平,它們致力於探索古樂領域的更多可能性-特別在音樂予人的無可比擬的愉悅、及所富有的感官與知性的美感上。在許多知名作品令人耳目一新的詮釋,與諸般被遺忘珠玉的開拓,十年來,ALPHA所勾勒出音樂世界是廣袤而富麗的。

猶如眼見的美景,ALPHA用心經營每張CD的包裝,並在錄音上貫徹著這個美學,充分捕捉了石造教堂所賦予樂器的明亮音彩,與豐富的堂音。

(※)古樂:以作品當時代的樂器、技術與風格來重現作品風貌。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A, memoire vive / 法國國立視聽檔案資料庫官方發行

INA是法國國立視聽檔案中心的縮寫,擁有全世界最豐富的音樂會與廣播演出的音像紀錄,而INA, memoire vive顧名思義,就是藉由INA典藏珍貴紀錄的選輯出版,為這些重要的歷史片刻致上喝采與禮讚,並讓它們在愛樂者心中永誌不渝。

自1992年起,INA, memoire vive製作發行了超過75張專輯,其中大半是音樂會實況,其次是廣播錄音,內容以古典音樂為主,也有小部分其他音樂類型如爵士樂、劇場音樂或重要演說等,絕大部分從未被以任何形式出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INA, memoire vive在選擇出版內容上,完全不受坊間炒作大師名盤的影響,堅持發行具備真正獨特性、不凡、罕見且重要的音樂記錄。法、英並呈的解說冊中,除了提示出每一個發行的重要性,也詳載著演奏家專訪及共事者的回憶錄,某中專訪也以聲音形式被安排在CD的最後一軌中。

CD製作上,直接藉由INA典藏的第一版母帶,以INA豐富的經驗與專業能力,在最先進的技術下完成最高規格的數位轉製。高水準的聲音品質再現了活生生的現場,並得到音樂鑑賞者們一致的讚揚。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林主惟
    

      轉錄,是指CD等以數位方式存放資訊的音樂媒介出現之後,將類比音樂資訊轉換成數位音樂資訊的過程,在八○年代數位錄音普及之前,以類比方式錄製的所有音樂資料,在製作成CD等數位媒介之前,都必須經過轉錄。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對於轉錄的要求就是 
錄音母帶裡有些什麼 就給我們什麼 
轉錄師就像演奏家 他的樂譜就是母帶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戴天楷  
 

聽古典音樂好多年了,從來沒有過的感動,在最近如泉湧出,而且開始瘋狂進補採購新唱片,雖然荷包大大失血,但來自這些音樂的震撼卻讓我內心翻騰不已,幾個晚上都睡不好覺,一直在想著:我先前幾年的古典音樂真是白聽了!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090306033668_214.jpg 

耶誕節到了,推薦一張傳統德國指揮演奏的巴哈。

Karl Richter這張50年代在德國錄製的B小調彌薩曲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1090410275955_604_s.jpg 

文/林逸聰

  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被稱為這种音樂形式中最偉大的一首,原因是其中凝聚了最丰厚的情感。這首作品作于1806年,這是貝多芬的個人命運中特別值得回味的一年。這一年是普魯士与法蘭西決戰的前夜,貝多芬剛剛從耳聾、“海利根斯特遺言”中走出來。這一年秋天,他前往奧匈邊境的馬爾屯法扎爾,這首協奏曲的音樂動机就來自秋天的馬爾屯法扎爾, 
在那里他繼約瑟芬与朱里葉之后,与布隆斯維克家的第三位伯爵小姐──姐姐泰麗絲產生情感糾葛,再次受挫后終其一生与愛情無緣。這一年,在他生命中生長出了最具抒情气息的作品──除這首協奏曲外的《第四交響曲》与《拉茲莫夫斯基四重奏》中的慢樂章,几乎都浸透了一种美得令人傷感的沉思默想。

  這首協奏曲為當時維也納劇院最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克萊門特(Franz Clement)而作,充分考慮了克萊門特對技巧表現的要求,所以樂隊盡管仍然是進行曲式激情洋溢的節奏,卻自始至終是小提琴的和諧陪襯。根据音樂史學家的分析,此曲主題來自馬爾屯法扎爾,也就是說在1806年冬天貝多芬把他秋天的情感淤積轉換成了克萊門特的華彩表達。這是貝多芬惟一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我在其中听到的是一個36歲已進入秋天的生命對女性与愛情的描述。這种描述包裹在作為意志力与情感的剛柔之間,而這意志力中柔腸寸斷恰恰是貝多芬留給我們最動人的精神財富。

  剛開始我听到這首協奏曲是比利時有貴族气質的格呂米歐与柏林愛樂樂團前首席施奈德漢及海菲茲演奏的版本,這三個版本曾使我把這首作品單純解讀為貝多芬与泰麗絲甜蜜情感對話的記錄,稱第二樂章為“陽光下的情意綿綿”。因為這三個版本中的小提琴都太亮麗了,它美得耀目,且有些嬌嗔。它与樂隊的關系,几乎沒有沖突──樂隊就像貝多芬來到馬爾屯法扎爾,她在秋天明淨的陽光下一出現,就成為美麗圣洁的化身。他与她的每一次相遇,都构成美的滲透。到慢樂章,完全是一种美麗的傾訴,尤其是海菲茨那种華麗表現,簡直勾勒了一個美得要將人融化的意境。第三樂章的回旋曲就像是情感意味悠長的舞蹈。

  而這一切在听到被稱為“小提琴思想家”的匈牙利籍的西蓋蒂1947年演奏的版本后被徹底改變。之前,我曾听北京大學的愛樂前輩嚴寶瑜先生敘述過“文革”前關于這張珍貴唱片的記憶。他說,錄音太早了,放在唱机上噪音劈劈啪啪,就像是打炮,但味道是最好的。等我听到被翻制的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CD時,噪音已經不再像“打炮”,但我确實听到了出乎意料的小提琴的“哽咽”──在本來是陽光下极端甜美的第二樂章,變成了小提琴略似嘶啞的敘述,它与海菲茨的清亮相成了那樣強烈的對比。再仔細听,其實第一樂章的發展部,小提琴表述就有了那种蒼涼。這种蒼涼的彌漫是那樣傷感,到第二樂章完全成了一种凄婉。我開始被這种一個人意志力之后的脆弱情感所震撼。

  再之后,我听到了富特文格勒1944年与當時柏林愛樂樂團首席羅漢(Erich Rohn)的錄音,這個在納粹時代被認為是最深刻解讀的錄音又給我提供了另一种体會。富特文格勒以他慣用的放慢速度使整首作品陷入一种迷人的沉思默想,沒有人像他那樣,把樂隊處理得那么弱,在弱中又涌動著一种柔韌。小提琴在第一樂章出現時是一种清麗,但很快就能感覺一种空間的阻隔──樂隊与小提琴好像都被一种不可名狀的關系所左右,使小提琴只能拔高了歌唱。第二樂章,富特文格勒沒有讓羅漢的小提琴极端地“哽咽”,但樂隊与小提琴的對話是那种傷感的無奈,在這种傷感的無奈中既有感傷的婉轉,也有在這婉轉中蘊涵的力。第三樂章則好像是要對這种感傷的掙脫,或者是對這种感傷与掙脫的雙重哀嘆。

  有音樂評論家認為,1806年貝多芬徹底埋葬了他對女人從情感上的追求,他的情感內斂在音樂之中,构成了他的音樂中的情感丰富性。按這位評論家的觀點,我們太多的情感都變成平庸的愛情宣泄掉了,而貝多芬的情感凝聚而成他音樂中最打動我們的部分。這构成了這首協奏曲我所喜歡的一种解釋:這是貝多芬在情感上戰胜自己的記錄,而我們從這种戰胜中才感受到了最丰厚也是最輝煌的情感。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506160220_2f51685d81_o.jpg 

試聽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CHIPEL / 全動態轉錄的德國歷史錄音廠

德國Gebhardt Records旗下有三個子牌(備註):Gebhardt、Archipel、Living Stage。內容則主要以德國及義大利音樂為主,囊括了最負盛名的指揮家、演奏家與演唱家,它們同時擁有以下幾個傲人的特色(備註二):


一、 採用最權威可信的音源,其中許多是未曾發行過的錄音。

二、 數位轉換以24bit或32bit、96kHz製成,可以展現高密度的音樂訊息、保留最完整的動態,不壓縮、不加料,真正作到原音重現。

三、 某些已有重複發行的單一錄音,相對於坊間充斥的各種廠牌與版本,這個版本是最具權威的「決定盤」,您不可能再發現音質更好的版本了。

 
Archipel是平價系列,但如果您以為它只是另一個不負責任只想撈錢的「老調」,那就大錯特錯了!Archipel發行最為人所熟知的大師經典演奏紀錄,其中部分是世界首次CD發行,而面對其他被許多廠牌一再發行而氾濫的「名盤們」,Archipel自有一套自己的出版哲學:以最實惠的價格提供最忠實及最高品質的聲音。

  
Living Stage顧名思義是專門針對現場實況演出音源作為發行的重點,蒐集了許多從未發行的第一手資料,包括多部陣容豪華的著名與罕見歌劇的完整演出、與偉大指揮家所詮釋的重要交響曲作品的全集錄音等等,其中有大部分是六、七○年代狀況良好的立體聲錄音,同樣地、這些實況錄音以最權威的音源、經過最忠實的數位化處理,足以重現那曾經閃耀在舞台上偉大演奏家的的光芒。

 
Gebhardt 系列是三個系列之中最具風格的一個,它是一位獨具慧眼的資深欣賞家、也就是廠牌的創立者Gebhardt先生精挑係選下所呈現的獨特廠牌,在曲目、演出陣容、錄音的代表性上,堪稱是現今以德義歷史錄音為標榜的諸多唱片小廠中最傑出者。

GEBHARDT的包裝實在不起眼,且除GEBHARDT系列之外,其餘子系列幾乎沒有附帶解說,故常招致各種批評,對此Gebhardt先生不願多加解釋,僅說明礙於出版的速度與廣度,他情願將全部的心力與成本集中於獲取最高水準的聲音品質,而其成果也的確如此。全部德國壓片,在密集的出版中始終維持聲音品質的高度,是令人敬佩的,而這股出版的強烈熱情,正是基於他自覺背負的德國文化責任,透過GEBHARDT的轉錄,歷史錄音乾、薄、悶的刻板印象被破除了,而是富有層次、空間感與立體感、自然且鮮活的,讓我們體悟到歷史錄音並不是遺留的文獻,而是前人對再現偉大演奏的努力,唯有基於對「聽」的尊重,音樂藝術才有了她完整的意義。在網路時代,演奏家資訊不必然需要透過唱片解說,特別是這些已有定評的老大師。實際上,許多愛樂者像三流古董收藏家,他們斤斤計較的是唱片解說冊所提供的母帶與演出資訊等「血統證明」,但對本質(對音樂來說是聲音品質)的良莠卻缺乏分辨能力。

一則對台灣代理的批評來自售價。由於Gebhardt先生無力顧及行銷,但委任的公司卻又急功近利,遂使市場上充斥著品項並不齊全的低廉的特案傾銷、倒店貨與滯銷貨,而部分慣於網路購物的愛樂者便以此來指責台灣的定價偏高,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以國外的特價來質疑台灣的一般定價,不合理顯而易見,況且台灣CD售價普遍遠低於國外,怎不見這些「正義之士」任何鼓勵的言詞呢?在利字當頭的市場中,作台壓版、跑短線的個人與商家比比皆是,但在微薄利潤中苦苦支撐、真正認真的CD代理廠商憑的卻是一股熱情與理想,需要的只是愛樂者一些溫暖的回應。


備註一:GEBHARDT目前尚有ARDROMEDA與WALHALL兩個子系列,其中WALHALL以歌劇全曲為出版重點,WALHALL一字取自華格納指環中諸神的瓦爾哈城,顯見Gebhardt先生對華格納音樂的情有獨鍾。

備註二:對轉錄問題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閱
概談歷史錄音轉錄一文。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1090306033668_214.jpg 

Karl .Richter (卡爾.李希特)未曾發行的現場巴哈B小調彌薩2CD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rpcd0361.jpg 

IMG_1020.JPG 

討論串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906.JPG 

IMG_0908.JPG 

IMG_0910.JPG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蘭心書店開幕前就有規劃音樂的部分

除了二手CD,LP目前蘭心有陳列之外

台灣不熟悉的歐陸小廠古典音樂更是值得宜蘭的樂友嘗試的一個新大陸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verve-Bitter Sweet Symphony

 

The Verve - The Drugs Don't Work

eland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